公司新闻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

2024-12-29 19:32:0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白月/文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

北朝,越五代二百年,

承秦汉魏晋遗风,

启隋唐盛世新篇。

草与禾共长,生生不息,

胡与汉相通,脉脉相连。

北朝有约,

带您走进北朝艺术博物馆,

走进传奇的时代,

走进时代的传奇。

随着佛教的东传和丝绸之路的联通,源于古代印度的石窟寺雕塑艺术经中亚、西域,逐渐向中国内地传播。公元439年,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,凉州(今甘肃境内)等地的工匠被迁至平城,开窟造像的传统随之传入。工匠们在汉代以来朴拙的圆雕、减地雕刻的基础上,吸纳西方写实的高浮雕、圆雕技法,不仅将其用于石窟造像,也用于日常生活器具的制作,北魏石雕面貌由此焕然一新,大放异彩。

北朝日常生活中,石无处不在。用于建筑中的门楣、门枕石,雕凿精美的柱础、帐座,造型各异的石灯,简拙古朴的灶、磨、盆等,或大或小,或简或繁,精拙不一,各具特色,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当时高超的石雕工艺,具有强烈的时代感、艺术冲击力和震撼力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2)

北朝艺术博物馆“石雕气象”展厅

步入北朝艺术博物馆“石雕气象”展厅,一件硕大的石雕螭首映入眼帘。螭首怒目圆睁,高鼻隆起,张口露齿,舌尖上翘,古朴豪放,雕饰精美。硕大的器型,表明此物应为北魏平城皇宫建筑构件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4)

石雕螭首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5)

石雕瑞兽

石棺床是北朝独具特色的葬具。棺床起源很早,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葬中就已发现土质棺床。汉代中山靖王刘胜等诸侯王陵内多置汉白玉铺成的棺床, 上置棺椁。北魏在前朝棺床的基础上,创造性地引入汉魏以来榻的形式作为葬具。在司马金龙漆屏风上,绘制有人物坐于榻的形象,榻的形制与石棺床的形制十分相似,反映了它是从生前实用器演变为葬具的。根据目前考古发现,石棺床使用方式多为墓主人尸骨直接放置其上糖心vlog官网。

棺床上的装饰极尽繁缛华丽。圆雕、高浮雕等技法熟练使用,相得益彰;团莲、忍冬、葡萄、瓶花,狰狞兽面、胡人驯狮、力士托举、孝子故事等纹样,既延承文化传统,又彰显时代风范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6)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7)

北朝石棺床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8)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9)

司马金龙漆屏风画局部


就目前考古发现所见,北朝石棺床以北魏太安三年(457年)尉迟定州墓出土者年代最早,呈倒“山”字形,仅在足的四周雕刻简单的浪尖纹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10)

尉迟定州墓出土石床

从460年至太和初年(482年前后),石棺床在北魏平城大量出现,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装饰模式:下层装饰浪尖纹,上层装饰忍冬纹。中间的足一般浮雕兽面,左右两足对称装饰忍冬花花瓶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11)

宋绍祖墓出土石床

从太和七年(483年)左右开始,棺床前立面装饰的纹饰变得更加复杂多样,床足上开始出现狮子、力士和侍者等人物、动物的形象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12)

司马金龙墓出土石床

太和十八年(494年)迁都洛阳之后至北齐,大同地区此类石棺床发现骤减,而在其他地区,在倒“山”字形石棺床的基础上,增加了围屏和双阙,形成了新的样式——围屏石塌。石榻中间一足装饰兽面,左右两足多装饰蹲狮,围屏开口处设子母阙。棺床正面纹饰一般为三层布局:上层装饰莲瓣纹,中间装饰连续的方框,框内多绘珍禽神兽,下层装饰水波纹。围屏上的装饰内容以孝子故事为主,也有出行图等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图案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13)

东魏冯僧晖墓出土围屏石榻

北周时期,棺床使用者以来华粟特人为主,外来特征鲜明。棺床正面围屏开口处的子母阙基本不见。围屏的装饰内容以宴饮、出行等表现墓主人生活的场景为主,具有鲜明的外来风格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14)

北周安伽墓出土围屏石榻

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,棺床下不再设足,而是在床座上雕刻壸门。围屏装饰的内容以宴饮、出行等墓主人生活场景为主,体现中外交流的纹饰及图案增多。

北朝有约丨石头上雕刻的王朝密码(上)(图15)

甘肃天水出土隋代围屏石榻

本期“北朝有约”,带您探访了螭首和棺床的世界,相约下一期,一起探索更多石雕背后的故事。


糖心vlog官网 txapp.tv 糖心vlog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