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

2025-02-15 19:31:2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一佛一道 | 福建石雕艺术的双绝

寻古迹的莲莲



一脉厚重辉煌的历史,一方原始野性的山水,福建之美,既有历史人文的美,又有山水灵动的美。


福建在中国版图上位于东南沿海,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省份自古受到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,遗存着数量众多的宗教遗迹。一座中国现存最大的布袋弥勒造像,与泉州老君岩一佛一道,堪称福建石雕的二绝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)


布袋和尚圆脸、扁鼻、高颧骨、两眼平视、双耳垂肩、开口大笑,好一副憨态可掬福气满满的喜庆相。没错!这就是福清弥勒岩最直观的视觉效果。造像通体用花岗岩雕凿,始凿于元至正十年,至明洪武元年建成。整座造像神态生动,线条流畅,刻工精细,堪称元代石雕艺术的佳作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)


大肚包容,忍世间难忍之事;笑口常开,笑天下可笑之人。适时的后退是一种境界,还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呢?弥勒实际上是梵文音译,因其以慈心教化众生,又被称为 “慈氏菩萨”。弥勒出家后,与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大势至等大菩萨同事,在大乘法会上占有重要席位。佛教界普遍公认的弥勒菩萨化身是浙江奉化的契此,人称“布袋和尚”,又称“大肚弥勒佛”,刚从印度传入我国时,弥勒菩萨是戴天冠庄严法相,但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,逐步被笑口常开、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像所代替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4)


关于布袋和尚的典故,广为流传的是他出家后,经常背着一个布袋行游四方,人家问他法名,他总是回答:“我有一布袋,虚空无挂碍;展开遍十方,入时观自在”。因此,有了“布袋和尚”的称号。布袋和尚云游四方,他主张即心是佛,认为“圣凡平等”,提倡“自在无为”,奉行“宽容忍辱”,无论言行,都给人欢喜快活、逍遥自在、慈悲能容的深刻印象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5)


实地寻访瑞岩弥勒造像,造像由整块岩石依形态自然凿成,造像边有几根石柱,应是文献中记载的明代曾建寺的遗迹,古寺废圮,现仅存石柱。近观弥勒线条流畅,其腹部和腰上,还雕有3尊小和尚的石像,形象不落俗套,雕刻恰到好处,可谓是元代石刻的佳品。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7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8)


弥勒佛旁边几步之遥便是瑞岩寺,瑞岩寺历史虽悠久但建筑都是新建。庙宇依山,虽不宽敞,却布局合理。从瑞岩寺沿石阶向上,便是瑞岩摩崖石刻,石刻的朝代从宋到清,宋、楷、篆、隶书琳琅满目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0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1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2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3)


糖心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4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5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6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7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8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19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0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1)


明嘉靖年间,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兵此地平定倭乱,岩峰上有一大片平整的宽阔地名“点将台”,传说是戚继光的练兵地。练兵之余,有资料记载他在瑞岩山写了一篇《瑞岩开山记略》,刻石立碑于弥勒坐像旁。另外,有记载戚继光也曾在瑞岩山题字,抒发他驰骋疆场,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,戚继光题字是瑞岩山摩崖石刻中的重要信息,但实际寻访时,众多题字中落款是“戚继光书”的我没有找到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2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3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4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5)


糖心vlog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6)


出瑞岩山三公里开外有座古桥名“龙江桥”,与泉州洛阳桥、晋江安平桥、龙海江东桥并称为“福建古代四大桥梁”,均为宋代建造,且均为多孔石墩的石桥。龙江桥取材于花岗岩,桥西端有南北对峙的镇桥塔一对,均为七级六角楼阁式石塔,须弥座上雕刻着仰莲、力士金刚和狮子等图案,塔身为壸门坐佛,塔刹为葫芦宝顶。这种桥上建塔的做法在福建并不是孤例,想必除了“天王盖地虎,宝塔镇河妖”之说外,福建多海港,这种形制的古桥有确保航行安全的功能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7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8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29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0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1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2)


犹如一条沉睡的蛟龙,龙江桥横跨在龙江入海口上,任凭海潮汹涌,千年波澜不惊。古桥至今可以行走,站在桥身上凭栏远眺,寻访时天空阴霾,烟波浩淼,水天一色,仿若一幅壮阔的水墨画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3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4)


开篇说道福建石雕艺术的双绝,距离福清百公里的泉州有一座老子石刻雕像。回望中国的历史,曾有过一位天下闻名的第一哲人,他就是老子。而后,老子开创了道家学说,也因此,道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。清源山的盛名,也正是因为它是中国的道教圣地,这里有一尊不老的老君岩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5)


老君岩造像刻于宋代,历经千年风雨沧桑,目光深邃、神采奕奕、稳坐山中栩栩如生。据清代乾隆年间的《泉州府志》中记载:老君岩属“石像天成,好事者略施雕琢”。说明它是一块形似老翁的天然巨岩,被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,雕刻成老子的坐像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6)


老君岩所在的清源山本就是文化的栖息地,山上的摩崖石刻与造像是体现这座历史名山神韵的人文景观之一,自宋代至现代诸多历史名人在山上留下墨宝,这其中瑞像岩是清源山极具代表的石刻之一,石室内有大宋元祐二年的题记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7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8)


比较重要的石刻还有碧霄岩的喇嘛教三世佛造像,这是我国已发现现存年代最早、保护最好的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。此三世佛造像雕凿于元代,当时在此当官的官人登临清源山感叹到岩体雄奇,便选崖雕凿并筑殿供奉。喇嘛教三世佛造像并不多见,此喇嘛教三世佛的完好留存,充分证明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大港,多种宗教共存的事实。


txapp.tv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39)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40)


一座古城不能空留一个名字于古籍文本里,必须要有可供后世凭吊和瞻仰的胜迹才能打动人心。作为一佛一道两尊石雕造像所在的名山,总会寻到可供追溯的历史脉络,和可供辨析的文化年轮,才能沿着时间的河流上溯,找到那文化之源。


一佛一道福建石雕艺术的双绝,千百年来穿梭在岁月的风雨里,历经沧桑,把石头的灵性,古人的智慧,拔节在历史的足音里。


寻古迹的莲莲《一佛一道(图41)




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,

图文均由作者提供


糖心 糖心 糖心vlog官网

搜索